首先得認清一個常識,申報一個過一個,從概率的角度講,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何盡可能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通過率呢?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講:
第一,財務,交給靠譜的會計師事務所和調賬公司就能搞定了。
第二,知識產權這,擁有發明專利的含金量肯定比實用新型高,自有專利的含金量肯定比轉讓過來的專利更靠譜,這一點一定要了解,申請時間和研發費用發生時間同年的專利肯定比后期為了報項目而申請的專利靠譜,事實上高新的專利還是大有講究。
第三人員問題,可以調整人員基數,選擇第三方外包等等,在某些審查比較松的省份,你PS一個學歷證書是完全沒有問題。
第四產學研合作,找學校,花錢,搞定。
這樣看來一個高新申報完全沒問題,但是為什么不會過呢?首先,人品,所有報上去的項目,不可能報一百個過一百個,總有躺槍的炮灰。其次,企業自身底子,一個從來沒有拿過任何項目的企業,和一個各種小項目都到位的企業,誰更吸引眼球?還有,你的材料做的是否好看?比如有沒有做分目錄讓評審的人一目了然,比如是否有把那些極不清晰的掃描件不顧后果的扔上去。高新從來不是一個很難的項目,企業自身要求基本符合就可以通過靠譜的中介包裝出來,細節和外圍環境才是重點。
另外申報一個過一個的前提是擬申報的企業至少要達到高企的基本要求,如果擬申報的企業基本要求都達不到,根本談不上申報一個過一個的問題。在上述前提下,申報企業如果為了提高申報成功率,就要先評估自己企業的條件。這點非常重要,申報高企的工程量比較大,尤其是新申報高企,前期準備工作(比如專利申請)比較多,申報成功后還需要維護,總之是一個長期合作的過程。所以高新申報代理公司在前期評估企業的時候也很慎重,比如企業的規模如何(規模不能太大,否則抵稅過多是批不下來的),產品的技術含量如何,人員情況如何等等,同時也要對那個行業的發展有自己的預判,至少看起來得是有前景的。只有企業本身實力到位,再輔以優秀的申報材料去全面包裝,才會有高的成功率,畢竟評審專家評了這么多年哪些是草包哪些是真材實料,一般心中是有數的。如果擬申報的企業還達不到要求,同時又想申報,建議還是從前期準備工作先做起,緩一年再報也不遲。